首页/党群部门/教师工作部(处)/师德师风/师德典型

优秀典型学习:杨亮——茅台集团第四届“金牌员工”
2024-05-13 00:00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先进事迹

一、深耕教育教学一颗初心,十年坚守

2014年入职学院以来,杨老师便扎根在教学一线,担任酿酒工程系专业课教师十年如一日地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投入到育人工作中以从严从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脚踏实地的做好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先后担任《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专业实习》等专业必修课程任课教师,参与了省级线上“金课”《白酒品评与酒体设计》录制,作为茅台学院-江南大学联培工作主要负责人,管理培养联培生5批,合计160人,并在此期间邀请江大多位专家为茅院做指导及培训

 

坚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杨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合理调整课业难易程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秩序井然,未出现一例教学事故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同时,杨老师在潜心从教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从事科研的土壤,不仅认真总结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积极为专业发展及学科建设建言献策,还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支撑,作为主要参与人获批并结题了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贵州省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士学位授权专业管理办法(黔教合YJSCXJH〔2018〕023))。除教学项目外,杨老师参与申报《基于“两向六通”构建酿酒产业“一心三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实践》荣获第十届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六维发展”构建酿酒产业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不断产出更高质量的成果,最终又以科研反哺教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紧抓科学研究,一份匠心,七次突破

作为高校教师,杨老师始终将教学和科研作为立身之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坚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积极进修,提高个人科学素养,赋能行业发展,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入职以来,杨老师主动将所学融入到学校重点学科相关产业领域,深入钻研白酒制曲及制酒等方面科学及生产问题,积极申报相关项目,先后主持了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贵州省教育厅科技拔尖人才支持项目等省级、厅级项目8项,并获批了茅台学院第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各项目开展过程中,形成了业内较为领先的科技成果,申报发明专利一项,并以第一作者在SCI及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性论文十余篇,包括业内1区Top期刊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IF 15.786)、Food Microbiology (IF 6.374) 等。

 

此外,为响应国家提倡的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杨老师紧紧围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明确了酱香型白酒盐菜味异嗅的物质基础、高温大曲功能微生物的代谢影响机制等业内关注的重要问题,相关研究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成果也受到了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领导及专家认可,先后荣获茅台集团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参与申报并担任茅台学院酒产业研究院酿造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建设完成贵州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带领团队系统解析了高温大曲微生态分化机制及制酒过程酱陈风味积累机制,研究成果连续两年荣获茅台集团科技创新成果奖(第一完成人),并在2023年入选茅台集团“杰青计划”培养、被评为贵州省(第八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

三、坚持服务行业,一片丹心,一种坚持

在教学和科研之余,杨老师仍不忘高校教师“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责任使命。他积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助力完成贵州省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士学位授权专业管理办法建设,明确基本要求,又鼓励特色发展,助力贵州省学位工作不断朝着内涵式发展迈进。杨老师多次在贵州省酒类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茅台集团技术中心、第四届湖北省大学生酒体设计大赛中开展学术交流,并做主题汇报,像这样走出校门赴各地开展讲座或学术交流,已经是杨老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杨老师表示,走进不同单位,与不同的人交流,不仅能了解到行业的前沿动态,还能进一步开拓研究视野,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此之外,杨老师还担任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期刊Review Editor,致力于将专业知识应用于行业助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