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下乡”|“识叙非遗”实践团赤水行
2024-08-11 20:42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为深入了解赤水竹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探索竹编技艺与酒文化的创新之路,并与当地竹编大师交流学习,暑假期间,旅游管理系“识叙非遗”实践团出发前往赤水市大同镇开展了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调研期间,团队了解到赤水竹编作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这一技艺在继承传统竹编的基础上,经过无数匠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发展成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新型竹编工艺。

图片

竹编编织包

在赤水实践期间,团队有幸拜访了卢华英老师和杨昌芹老师。卢华英老师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队员们展示竹编的基本手法和创作过程。杨昌芹老师作为赤水竹编的第六代传承人,以其对竹编的热爱和执着,将这一技艺推向了新的高度。通过与两位老师的深入访谈以及参观竹文化博物馆,团队了解到赤水竹编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图片

团队成员和带队老师与杨昌芹老师访谈

团队调研赤水竹编产业现状,发现该非遗项目在赤水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非遗就业工坊的建设,有效促进就业增收,激活竹编产业链,构建了经济与社会的双赢局面。调研还发现产品更新换代具有滞后性,现有产品种类单一,缺乏创新和市场吸引力等问题。尽管技艺精湛,但在文化创意与包装设计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品牌高端化进程及市场竞争力。针对这些问题,团队建议赤水竹编产业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积极寻求与现代设计元素的融合之道,通过持续创新升级,使竹编产品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新亮点,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

实践团走访调研

在杨昌芹老师的工作室中,成员们看到了许多精美的竹编作品,如酒杯套,酒壶套。它们不仅能够有效保护酒杯酒壶免受磕碰,更以其独特的编织图案和色彩搭配,为品酒增添了几分雅致与意境,提升了整体收藏的价值与美感。

图片

竹编与酒具的结合

在卢华英老师的指导下,成员们学习了竹编技艺的基本手法,制作出多款与酒文化相关的竹编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助力酒文化的传播和竹编非遗的保护。

图片

团队成员向卢华英老师学习编织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们深刻感受到赤水竹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了解到竹编技艺的基本手法。今后,团队将继续致力于竹编技艺与酒文化的融合创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一审:廖宏钰、陈豪 二审:杨贵鹏老师 三审:布如宇老师) 

图片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