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学院立足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与酱酒产业绿色发展区域优势,聚焦“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主线,致力于培养具备环境伦理意识、系统工程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现设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紧贴国家“双碳”战略、现代种业振兴与地方产业转型发展需求。
学院秉承“德才兼备、承创并举、酿理通融、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基础教学、科研创新与产业服务相结合的资源环境类专业教育体系,正逐步成长为西南地区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生态环保人才培养高地。
专业建设特色鲜明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聚焦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绿色低碳循环体系构建,强化工程设计、资源评价与清洁生产能力培养,服务“无废城市”与绿色制造国家战略。
环境科学与工程(校级一流本科专业):面向生态环境监测、污染控制与系统治理,注重理工交叉与工程应用,培养具备系统分析与环境管理能力的综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种子科学与工程(新兴专业):围绕国家现代种业振兴战略,培养掌握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及技术推广等全链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为55.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7.8%,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其中:贵州省百层次创新性人才1人,千层次创新性人才5人;贵州省拔尖人才1人,省级“金师”1人,遵义市市管专家1人;茅台“杰青”2人、“杰出人才”1人、“集团劳模”1人、“青年岗位能手”1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45%,形成一支具备科研能力、工程经验与教学水平并重的教师团队。
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扎实
学院已建成“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室”“环境监测与水质分析实验室”“生物环境修复实训基地”等多功能教学科研平台,以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水污染控制工程”等多个校级虚拟仿真实践平台。联合地方企业和政府共建有贵州省酒糟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发改委),贵州省高等学校赤水河流域酿酒废弃物高效循环创新团队(贵州省教育厅)。
科研成果丰富、服务地方有力
学院组建酿酒固废资源化研究、酿酒废水治理与资源回收、酿酒生态与绿色发展研究和特色作物与环境适应研究四个科研团队,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市厅级项目50余项,横向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1项,编写相关标准4项;荣获贵州省国资委创意奖2项、茅台集团科技创新奖3项,科研成果不断实现服务地方高质量绿色发展。
此外,学院依托学科优势与区域特色,设有酿酒作物研究所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保研究所,分别聚焦现代酿酒农业与流域生态治理技术研究,是服务地方农业绿色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科研力量。
教学成果显著、改革成效突出
学院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贵州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2024年“立足白酒产业、校企融合发展: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动机激发 行动引领 成果应用:应用型高校三段式”双创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省级“金课”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教改项目立项6项。教师获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教研融合持续推进,构建了“项目驱动—产教协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学院与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开发公司、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桂润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13个,聘用企业导师27人,形成“课堂—实践—就业”全链条协同育人机制。与江南大学、贵州大学等开展交换培养与联合育人,已有4名本科生参与交换。
学院“酒糟菌棒”科研成果两度登上《贵州日报》,支撑地方特色农业发展;酒糟益生菌项目入选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校工结合”展示项目;“课证融合”首批试点,2025届毕业生中污水处理操作工(中级)取证率达80%以上。
学生成长成效突出、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构建“学研相济促成长”学生发展支持体系,聚焦科研训练、双创竞赛、就业指导等维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近三年学生参与各级双创赛事300余项,获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全省首枚高教主赛道金奖),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金奖/一等奖4项,省级其他奖项20余项;学生获第二届贵州省职业规划大赛金奖、“创青春”碳中和大赛西南金奖、“美丽中国说”省级优秀讲解员等多项荣誉;就业去向涵盖环保企业、生态治理公司、监测机构与政府事业单位,年终就业率达90%以上,用人单位反馈良好。
党建引领发展、融入育人全过程
学院党总支坚持“党建强院”战略,深入推进“党建+科研”“党建+育人”“党建+服务”三融合,建设“绿色先锋·生态育人”党建品牌。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全面建成,“一支部一品牌”扎实推进;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青年岗位能手”等主题实践;学生党支部2022年获批贵州省样板党支部、2024年获批国家级样板党支部,积极打造“赤水丹心”育人品牌,构建思政元素全过程融入的教育生态。
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申硕攻坚”的奋进目标
展望未来,资源与环境学院将紧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双碳”目标与现代农业战略新需求,聚焦“申硕建设”主线,推进“专业—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布局,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资源环境高水平教育体系。学院将进一步提升科研原始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为贵州高质量绿色发展和酱酒产业绿色转型注入“茅院智慧”与“资环力量”。
(数据更新截至2025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