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茅台学院资源环境系副教授、工学博士刘晓明的研究团队在氢键有机骨架材料(HOFs)设计、光催化CO₂还原及废弃物资源化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国科学院一区,IF=24.4)、《Advanced Science》(中国科学院一区 ,IF=14.3)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中国科学院一区 ,IF=15.7)。刘晓明博士为系列论文第一作者,茅台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贵州省基础研究计划及贵州省教育厅创新人才团队等项目支持。
刘晓明博士长期致力于酿造废弃物处理及高值化研究,围绕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土壤养分循环等方向展开攻关。其团队近期发表的综述论文《Review on Fundamental and Recent Advances of Strain Engineering for Enhancing Photocatalytic CO₂ Reduction》系统总结了应变工程在光催化CO₂还原中的关键作用,提出通过调控催化剂结构提升光吸收效率及产物选择性的新策略,为酿造废弃物合成高附加值催化剂提供了理论支撑。
另一篇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的综述《Structural Design and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of Hydrogen-Bonded Organic Frameworks: A Systematic Review》则全面梳理了氢键有机骨架材料在能源存储、环境检测与污染物降解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为酿酒废弃物资源化开辟了新路径。此外,团队在《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发表的创新性研究,通过设计S型异质结材料显著提升光催化效率,为人工光合作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晓明博士的科研团队在赤水河流域酿酒废弃物治理、超高温堆肥快速腐殖化等关键技术研发中取得多项突破,相关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10余件,授权6件,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其中7篇位列中科院一区。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学科生态,培育更多高水平科研团队,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绿色转型,践行高校服务社会、赋能发展的使命担当。
供稿:资源环境系
责编:李利利
编审:陈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