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中心参加“民族古籍与文化自信”学术研讨会
2018-12-04 15:23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为发掘彰显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优秀古籍文化的丰富内涵,集中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民族古籍整理、研究的成果,11月27日至29日,我中心参加了由贵州省民宗委主办,贵州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和贵州省民族研究院承办的贵州省民宗委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民族古籍与文化自信”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和平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族古籍事业创新发展,成绩斐然,省民族古籍工作部门认真履行“组织、协调、联络、指导”的工作职能,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先后实施了近300个重点项目,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民族古籍工作基础不断增强。各级民族工作部门逐步建立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机构,整合各有关部门力量,在全省协同共建各类民族古籍保护基地10个。二是初步形成了符合工作省情的概念规范与学理论述。印发了《贵州省民族古籍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把我省民族古籍规范为“文本古籍”和“口传古籍”两大类。三是实施了一批抢救保护重点项目。基本完成《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贵州各民族卷的编纂出版工作,全面开展了民族古籍普查,率先在全国推出《民族古籍普查手册》,登录民族古籍条目近3万条,累计整理出版了3000余种1亿多字的民族古籍资料,10多项获国家级和省的各类奖励,我省民族古籍领域先后推荐并有138部,分五批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四是贵州特色的民族古籍保护制度基本成型,及时启动了《贵州少数民族古籍定级标准》的编制工作,并配套制定了实施细则及保护规范,为今后进一步做好科学保护和分类管理提供了基本保障。五是搭建了民族古籍宣传和协作的有效平台。我省民族古籍工作部门不断加强省内和省、区之间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古籍宣传工作,提高了社会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召开了“水书习俗与殷商文化”、“彝文古籍与西南民族史”等学术研讨会,使民族古籍作为珍宝的价值显现化,初步打造了“汲古黔谭”学术交流平台,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张和平指出,要汲古润今,以史资政,充分发掘和发挥民族古籍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民族古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作为全国民族古籍资源大省,我省民族古籍种类多、价值大,2018年2月,省委办公厅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工作方案》,作为一名民族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坚定和清醒的头脑准确把握导向,切实履行好民族工作职责,更好地服务于“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和国家文化强国战略。

  张和平要求,我省民族古籍工作部门要把握机遇,服务全局,同心协力积极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要充分发挥民族古籍文化精髓的滋养作用,针对性开展“扶智”和“扶志”,大力培育乡风文明,尤其要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地方优良习俗的传承和保护,让喜闻乐见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春风化雨,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研讨会上,中国民族图书馆馆长吴贵飙以及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等单位有关专家作了主题讲座。我中心提交的学术成果《基于国酒文化传承视角下的茅台文献发掘与整理》在会上得以交流。

 

 

1543994686122554.jpg